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马铁英 摘要:通常,短时间内检测、评估教质可靠性的第一关注点,是从学生学业考核入手的,其中,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考核,大多数高校均采用闭卷方式。由于教育对象群体的不同,应对此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是本文叙述探索的要点,并就此谈几点实践前后审省析辩的认知就教于同行、学者。 关键词:教育对象专业基础理论课考核方式 一、应对教育对象的审省 面对高等艺术类院校的教育,教育管理者们的教育思考、思想、行动、行为的目标所指群体,无疑是其教育对象。是其思考与行动的实施群、执行群。亦是其思想反省的作用群体,此类院校要有效监控其教质,应应先从教育对象主体投视、入手。 确定,关注教学质量,管控其态势的良性发民,是令所有教育管理者们心补疲惫的因素之一。也是其投入80%心智思虑、打拼、劳作的研究领域,因为这是其院校赖以生存、发展的命脉条件。 应该认识到,对教质的管控不应停留在某一点上,或革一条线上,而应铺排在其教学体系的全过程之中。教育、教学系统的链环,前后影响牵一动面,即或整体观测,又要敢于从单一环节下手调整。对其它环节的审省应该先是应对教对象群体审省后的应对措施。 关注教育对象群体,了解、审省、研究、定位其群体的求学心理、目的、能力发展需求及知识技能的基础含量,是教育管理者合理、科学制定其对应政策,计划的第一要条。由此而得来得信息与数据,直接影响对其教学计划的实施、教学方法、考核方式的安排。因此,解析教育对象,又是民办艺术类院校教学中必须重视的教学工作之一。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,从此类院校教育、教学的视角观察、实践后,我们不能视而不见、避而不谈的实际情况是:此类院校的教育对象与国家不同层面、等级的同类院校学生有着明显不同。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: 1、对象群体的受教育素质整体良好,但艺术专业学习的基础条件参差不齐,高、下相差甚大。从就读的学生看,此类情势几乎遍部院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及方向。使得教育管理者及教育实施者群体,如同农耕者面对“良萎不齐”,“饱秕不均”的稻谷;鱼网者面对“大小不一”,“鲸鲫同域”的尴尬,看似一片金黄确很难开镰收获;看似鱼儿游动,却很难收网渔获,此类院校教育境况中“逆水行舟”的情形显现无遗。 2、教育对象入学前专业学习基础不同。学习史不同,学习质量不同,受教育的区域不同导致了同一群体入手后短时期内学习能力、环境调整、课程应对,学习方法等均不能均衡“入轨”,进步的快与慢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实施,教学上“望山走马,由可见而马儿慢”的现象显现无疑。是“老牛慢车”还是“部分放弃”,同样困扰着教育者群体的思考与行为。 3、教育对象单体学习素质结构不均。有的学生个别科目按评判标准可以打优良,而同是一人,另外的科目便是零起点、不及格。个别学生的求学动机又仅是为了考上大学,考前临时学习几十天某专业,便来报考者更是如“过江之鲫”等等。 高等教育唯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论;唯学科建设论,说道底应首先注意到唯教育对象论。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审视: 1、任何教育机构、院校机制,都应知晓,只有招收到素质、条件均好的生源,才能得以确保其教育工程实施后有成果。但事实是民办艺术类院校,从招生始就被动的处于“学方市场”之下。学院不能完全按照此类教育标准来择优、择质地选拔性录取学生,更不能科学的按艺术专业学习标准来强调,学生是否具有进入此类院校继续专业学习的基础条件与能力。而是听凭学生的选择。报考与报到,掌握在受教育对象的自由顾盼中。而那些却具实的才子佳人,绝对会依据其自身各项基础条件的优势作为砝码,将自己受教育的选择权及教育环境的投入权,谨慎比对后首选当然是国家同类院校中最具资质的;次之是省级同类名校;再次之是国家艺术教育类院校;再次之是省级同类院校;之后才有了部分生源报考上述院校未果或条件不成熟的“补落考”;别无选择的“无奈考”;急于一次考就的“随缘考”。各种条件均无无能力按考者意愿报考的“听命考”等等。 2、艺术门类专业科目的基础学习是要求学习者具备相对条件的。在我国,县以下的初、高中学、小学里,由于师资及其他条件因素,难以保证学者们能够接受比较系统、正规的此类教育。家庭经济情况的优势也同样制约着大多数孩童们追求艺术的想往。而近些年来,由于城市间,地区间的高考不均等录取、招生规模相对持稳,名校门槛高等原因,迫使大多数本无志向学习艺术的学生,短时间的临时“改辙”,或画、或拉、或唱、或诗朗诵……,学习艺术并不是其终身的方向选择,并没有内心的“热爱”,“喜欢”,而仅仅是为了取待一张进入社会的准入证——学历文凭。临考包佛脚与临阵磨刀者涌入此类高校,虽然为艺术教育注入了生源,缓解了受教育群体的求学迫切性,但却带来教育、教学的难度,甚至是隐患。 3、确实亦有些生源来自全国不同的专业艺术类中等学校。由于对此层面的教育大学里教育者无法全过程知晓,仅凭招生考试的一时测试、了解,对学生入学前的基础判断应该说是片面的。加之个别艺术教育的中层教质、管理的部分弱势,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,只许重其本专业的学习,造成了自身专业学习的基础不均衡状况。 如何应对此类受教育群体的需求?如何让教育功能在不同基础的教育对象群体中起作用?能否在大班上课中因不同的“材”施不同的教?这样的教学应该如何考核?如何掌握教学进度、程度?……均是此类院校不能回避的教育问题。即然对学生的学业考核是教育者们在教育管理环节中的人为形成,教育境况的变化就应促使教育者们不断应对变化与挑战,思考创造出新的方式,以应对新的挑战、需求。 二、应对考核方式的审省 学校教育中课程设置是实施、实现教育是目标的基础保证及重要手段。艺术类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们学习其专业的必修基础平台。通常,艺术类院校的此类基础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是以期中考查、期末考试、结业考试、课堂问答考试等方式来完成的。期中、期末考试是学生们最为认真对待的“要考”。以取得理想成绩为收获标志。应用何样考试的方式,即能检测教师们的教学又能测评学生们的学生;即能加大试题探测广度深度提升命题能力,又能规范学生参考心理行为;即能增加主观试题含量调动学生独立思考,又能保证成绩的实真性;即让监考教师轻松平和,又让学生有人格上、心理上的坦然、尊严! 答案是清楚的,课程管理方法中的考试方法,应该是审省的解疑之点。 我们采取的方法: 一是:应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,如:艺术概论;中外音乐史;基本乐理;和声等平时成绩占总分数的30%。学生的课堂出勤、课堂提问、答疑,课后作业均记入此项。主要用于管理受教育者的学习纪律、课业出勤,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其学习的方法与心态,改变被动学习态势,发掘求知心理。 二是:增加学期小论文的考订,占总分数的20%。是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该类课程后主动思辨析别基础理论、基本原理、基本技能等方面的主观试题。小论文题目由任课教师自定,于期末前6—8周随堂开题。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使用文献,学会领悟吸纳知识、学会理解性贯通前后的理论、思想,学会独立思考。让教师认真思考其讲授课程的可研涵量;寻求基础理论中的科研视点;教材中不同章节的重点、难点链接研究、开题的方法……这样做均对口后师生们的毕业论文写作、答辩奠定了前期基础。 三是:期末开卷考试,占总分数的50%。试题以开卷的方式命题,主要考核受教育群体对该知识体系、掌握与应用的程度、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因为是开卷,对命题的难度相对提升了。部分课程的命题由原来选择书本中典型例子的方式,转换到了现在必须由教师有思考的、有创意的出题。答案与判卷的要求亦有了提升,对教学环节的牵动与约束亦有了改变。对学生来说,没有了“严防死守”的监考环境气氛,没有了考前潜心制做多样“参考答案”的必要,没有了“临阵磨刀”、“急来抱佛脚”的考前行为,没有了猜题、压题的身心过程等,考核初步纳入了常轨。 三、应对需注意问题的审省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以应对大多数受群体为思考基础的,但并不能“包治百病”,实施的过程中依然会有问题出现,引起我们注意的几点是: (二)、教学方面 1、教学大纲、教学计划、教材与考核方式不能对应,多数课程中原有的计划没有安排开题及论文写作指导、文献查阅、检索等内容的课程内容。 2、教学方法需要从原来的讲述式转换到互动、多媒体等方式上来。 3、需要编写新的教材,以适应新教法、考法的改变。 4、教师的教学技能需培训提升。 5、增加课后作业练习内容的多样性。 6、教学质量管理,由原来的期末“收口”方式转换到全程监控上来。 (二)考核方面 1、增加新生入学后的情况调查考试(闭卷)。试卷分析后科学、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,并向受教育者下达学习及考核方式指令。应注意分析及调查的真实性。 2、取消期中考察,以平时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为平时分值的采分点,要求教师详细、准确记录学生每次作业等情况。 3、学期小论文的开题要在期中就布置给学生,同时辅以文献查阅、写作、思考等内容的课程。应格外注意避免开题过大、过深,学生无力写作胡乱抄袭的情况。 4、期末试题,要求建立题库,以随机提取方式使用,避免学生压题、猜题等。同时亦完成了教考相对分离。 5、试卷分析中要将平时、小论文及期末主考各单独分析,避免笼统分析后产生的数值,掩盖不同探测的真实情况。 通常,短时间内检测、评估教质可靠性的第一关注点,是从学生学业考核入手的,大多数高校均采用闭卷方式。我们经过思考后的考核改革,经过实践认为可以再审省后再实践,确实在教育管理中帮助此类院校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。 参考文献: “新中国教育行政管理五十年”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“人格心理学”黄希庭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“新编高等教育”潘懋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 “高校教务工作手册”叶齐炼开明出版社1992年6月 |